欢迎来到上海华谨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官方网站!
热线电话
您现在的位置:主页 > 新闻中心 > 公司动态 >
筑牢质量基石:论检测项目中复核环节的核心价
来源:Admin5    日期:2025-08-21    阅读()

一、 何为复核?—— 不止是“再检查一遍”
 

    复核,是指在检测工作结束后、报告签发前,由具备资质的人员对原始记录、检测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、系统的审核与验证活动。

    目的:

    盖章,而是一个系统性的技术审查过程,其发现和纠正错误:识别在检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计算错误、记录笔误、数据误读等问题。
    确保符合性:确保检测活动严格遵循标准方法、客户要求、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以及相关法律法规。
    保证一致性:保证检测结论与原始数据逻辑一致,判定依据充分、可靠。
    提升整体质量:通过持续的复核反馈,促进检测人员技术水平的提升,不断完善检测流程。

 

二、一个有效的复核流程应遵循以下步骤,我们称之为复核“黄金法则”:

 
1. 准备与启动:
  时机:在所有检测活动完成、原始记录已整理完毕,且检测人员已完成自检后启动。
  人选:复核人必须由非本检测项目的直接操作人员担任,且其资质和能力应不低于原检测人员,复核人应在该领域拥有更丰富的经验。
 
2.复核人需像侦探一样,对以下关键要素进行逐一审视:
 
样本信息:
    样本名称、编号、规格型号、状态描述是否与委托单一致?
    样本接收日期、检测日期是否符合时效要求?
    样本保存条件是否符合标准规定?
 
检测依据:
    所使用的检测标准、规程是否现行有效、版本正确?
    标准选择是否符合客户要求和检测目的?
 
原始数据:
  数据记录是否清晰、客观、及时?是否存在随意涂改?
  仪器输出的原始图谱、电子数据是否妥善保存、与纸质记录对应?
  环境条件记录是否满足标准要求?
 
设备与材料:
    所使用的仪器设备是否在检定/校准有效期内?
    标准物质、试剂、耗材是否在有效期内?其浓度、纯度是否符合要求?
 
计算与转换:
  所有计算过程是否准确?单位换算是否正确?
  计算公式、修约规则是否符合标准规定?
 
结果与结论:
   检测结果是否基于原始数据得出?是否存在逻辑矛盾?
   结果判定是否依据明确、有效的限量值或标准要求?
   报告结论是否严谨、客观、措辞准确?
 
3. 记录与沟通:
   复核人发现任何疑问或差错,必须清晰记录在复核记录表或工作底稿上。
   及时与原检测人员沟通,确认问题性质。是简单笔误、计算错误,还是方法理解偏差或操作失误?
   所有沟通和后续纠正措施都应有记录可循。
 
4. 处理与关闭:
  轻微错误:由原检测人员直接纠正,复核人再次确认。
  重大偏差或疑问:必要时,需启动复测程序,用实验数据重新验证。严禁未经实验验证直接修改数据。
  所有问题解决后,复核人在报告审核栏签字确认,标志复核工作完成。
 
5. 报告签发:
  只有经过完整、无误的复核程序后,报告授权签字人方可最终签发报告。
 

三、 常见问题与风险警示

  形式主义:复核流于形式,只看不审,签字了事。这是最大的质量风险。“熟人”效应:因同事关系而放松审核要求,不好意思提出疑问。
  能力错配:复核人不具备相应项目的技术能力,无法发现深层次的技术错误。
  记录缺失:复核过程没有留下书面痕迹,一旦出现问题无法追溯。
 
   复核,是检测工作链上的“质量守门员”。它既是对客户的责任,也是对自身信誉的守护。将复核工作制度化、流程化、习惯化,让每一份出自我们之手的报告都经得起推敲和时间的检验,这不仅是技术规范的要求,更是每一个检测机构和从业人员职业操守的体现。
 
上一篇:“没有服务就没有销售”:华谨集团如何靠技术 上一篇::聚焦客户价值,深挖与内外部联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