强化校企合作,引领技术前沿
来源:未知 日期:2022-12-08 阅读()
近日,质量技术部特邀同济大学张瑞甫教授为钧测的技术人员和
营销人员进行一次减隔震技术专题讲座。加强减隔震技术在城市更新
领域的推广应用是上海钧测第二曲线新方向之一。
减隔震技术:即建筑隔震技术和建筑减震(结构消能减震)技术的
简称。
近年来,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,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。高层
建筑及大型桥梁在各个给国家兴起。高层建筑结构及桥梁等建筑设计
考虑的重点是地震作用。为了减小地震作用所带来的损失,减隔震技
术的运用有重要意义。同时,随着人民对居住环境的安全度和舒适度
要求的提高,减隔震技术在城市更新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被重视。
《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》(以下简称《条例》)于2021年5月
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,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,为进一步推
广采用减震隔震技术,加强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。
《条例》第十六条规定:“位于高烈度设防地区、地震重点监视
防御区的新建学校、幼儿园、医院、养老机构、儿童福利机构、应急
指挥中心、应急避难场所、广播电视等建筑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
用隔震减震等技术,保证发生本区域设防地震时能够满足正常使用要
求。”
第二十一条建设工程所有权人应当对存在严重抗震安全隐患的
建设工程进行安全监测,并在加固前采取停止或者限制使用等措施。
对抗震性能鉴定结果判定需要进行抗震加固且具备加固价值的已经
建成的建设工程,所有权人应当进行抗震加固。位于高烈度设防地区、
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学校、幼儿园、医院、养老机构、儿童福利机
构、应急指挥中心、应急避难场所、广播电视等已经建成的建筑进行
抗震加固时,应当经充分论证后采用隔震减震等技术,保证其抗震性
能符合抗震设防强制性标准。
张瑞甫教授对减隔震技术有深入的研究,尤其在惯容减震方面有
突出贡献,由他证明的阻尼增效公式,是一项源于土木的结构动力学
新知识,现已全面应用于其他领域。
张教授在对技术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之外,也分享了很多减隔震
技术在加固工程中的应用实例。都江堰中学消能减震加固工程,是
512汶川地震之后的减震加固工程之一。该工程消能减震支架的设计
师就是张瑞甫教授。非常巧合的是,几年后当他带人回去参观,认真
数了一遍都江堰中学消能减震支架,发现正好是512个。集能燃气办
公大楼减震加固工程,恰好在震前完工,在当年512的地震中,整栋
大楼除少数隔墙有损坏,主体结构完好无损,人员伤亡为零。而对面
同样结构的一栋大楼,死伤超过300,有对夫妻分别在这两栋大楼里
上班,从此天人永隔。
会后张教授跟技术人员对减隔震技术的应用也做了一些交流探
讨。通过这次培训,技术系统和营销系统都收获颇丰。上海钧测,守
护城市安全,我们在行动!